|
十一月秋意渐浓,硕果归仓,全国秋粮收获进入扫尾冲刺的关键阶段,冬小麦播种同步有序推进。从东北黑土地的玉米大豆收割收尾,到黄淮海平原的抢收抢种热潮,再到南方丘陵地带的晚稻颗粒归仓,广袤田野上,履带式收割机、智能联合收割机、油菜精量播种机等先进农机依旧穿梭作业,机器轰鸣声与农户欢笑声交织,绘就出一幅秋收秋种协同推进的生动画卷。今年入秋以来,部分地区遭遇持续阴雨、阶段性高温干旱、降温冻害等复杂天气,给秋粮抢收、减损及秋冬种衔接带来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主力军”“桥头堡”作用,通过统筹农机资源、优化作业调度、强化服务保障、规范操作流程等举措,以机械化力量破解各类难题,将“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落到实处,为秋粮颗粒归仓、秋冬种有序推进筑牢坚实屏障。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秋粮机械化收获水平预计达80%以上,较去年提升1.5个百分点,机械化作业已成为应对复杂天气、保障秋收进度与质量的核心支撑。
湖南:
跨区抢收+轮作播种解锁“双赢”新路径
“农机对于秋收助力大,以前人工收割一亩水稻要花大半天,成本得200多块,还容易错过最佳收获期;现在有了适配丘陵地形的小型收割机,一天能收20多亩,成本直接降到80块,不仅抢收速度快,还能无缝衔接秋冬种,既省工又赚钱!”在湖南衡东县水稻种植基地,衡东县红色村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小龙语气中满是感慨。他介绍,合作社深耕南方丘陵地带农业生产需求,现有12台适配零散地块的小型收割机(其中雷沃机型7台、沃得机型5台)、9台大中型轮式拖拉机及配套油菜精量施肥播种机,形成了“收割+播种+配套服务”的全链条作业能力。
自8月8日启动再生稻头季收割以来,合作社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根据不同地区作物成熟时间错峰推进,作业范围已覆盖衡阳市、株洲市、郴州市各县区,有效破解了南方丘陵地带地块零散、跨区域作业难、人工效率低的痛点。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完成中稻、再生稻二季、晚稻收割共计8075亩,服务农户超300户。秋收收尾阶段,合作社迅速切换“秋冬种模式”,自9月21日起,9台拖拉机悬挂油菜精量施肥播种机陆续下地,在衡东县田野上拉开秋冬种油菜序幕。“我们这里一半土地是‘中稻/再生稻+油菜’轮作,另一半是‘晚稻+早稻’轮作,农机作业能精准适配不同种植模式,播种深度、施肥量都能精准调控,出苗率比人工播种提高15%以上。”刘小龙透露,截至11月1日,合作社已完成油菜播种6529亩,不仅为合作社创收65万余元,还帮助农户节省施肥、开沟、播种等人工费用约30万元,真正实现合作社与农户“双赢”。同时,合作社通过开展农机手专项培训、规范操作流程,要求农机手根据水稻成熟度、田间湿度实时调整收割速度、脱粒间隙等参数,将水稻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把“减损增收”的目标落到了田间地头。
吉林:
昼夜抢收7650亩守住东北“丰收果”
吉林省农安县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里的秋粮种植面积广、作物集中,高效机械化作业成为保障秋收进度的“核心力量”。“今年的秋收以大型智能农机为主,我们合作社有8台大型联合收割机、5台秸秆粉碎还田机,要是靠人工,7650亩玉米、大豆至少要收3个月,还很容易受降温天气影响;现在有了专业农机,推行昼夜轮班作业,12天就全部收完了,效率翻了好几倍!”吉林农安县鑫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尚乾直言,机械化作业彻底改变了传统秋收“靠天吃饭、效率低下、损失率高”的局面。
王尚乾介绍,合作社针对当地玉米、大豆为主的种植结构,优化农机配置与作业流程,组建“分片作业小组”,根据地块位置、作物品种制定详细作业计划,最大限度利用晴好天气窗口期。合作社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均配备智能导航系统,能实现精准收割,误差不超过5厘米,同时具备“收割、脱粒、清选、秸秆粉碎还田”一站式作业功能,不仅减少了粮食转运过程中的抛撒损失,还能将秸秆粉碎后均匀还田,每亩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5%以上,为后续土壤肥力提升和来年种植打下基础。“今年9月底到10月初,我们这里出现了持续降温天气,最低气温降到了5℃以下,要是收割进度慢,玉米、大豆容易受冻变质,农机的高效作业帮我们守住了这千亩‘丰收果’。”他表示,通过机械化作业,合作社不仅将秋收周期缩短了近20天,还降低了60%以上的人工成本,让200多户农户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不少农户还能通过外出务工增加额外收入,进一步提升了当地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北京:
农机成“刚需”秋收秋种无缝衔接
在华北地区的北京怀柔,随着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农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刚需”,支撑起秋粮收获与冬小麦播种的高效推进。“机械对我们帮助很大!现在没有机械我们也种不了地!”北京怀柔聚源来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许刚的话语,道出了机械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他介绍,合作社聚焦玉米、小麦两大主粮,已建成“收获—运输—晾晒—处理—播种”全流程机械化作业体系,拥有玉米联合收割机6台、粮食运输车4辆、秸秆粉碎还田机3台、大型拖拉机5台及配套耙地机、撒肥机、小麦播种机等设备,从玉米籽粒收获、湿粮运输,到干粮转运、晾晒处理,再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以及后续的耙地、翻地、撒肥、第二次耙地、小麦播种等环节,均能实现自主高效完成,无需依赖外部力量。
今年秋天,受前期阶段性干旱、后期短时降雨影响,怀柔地区玉米收获与小麦播种的时间窗口被压缩。依托完善的机械化作业体系,该合作社迅速调整作业计划,推行“玉米收割与运输同步、秸秆处理与土地整理并行、土地准备与小麦播种衔接”的高效模式,最终高效完成了秋收秋种任务:顺利收获3150亩玉米,玉米籽粒损失率控制在1.8%以内;同步推进冬小麦播种,累计完成2600多亩冬小麦种植,播种均匀度达95%以上,为来年夏粮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机械化不仅解决了传统种植‘用工难、效率低、损失高’的问题,还能精准控制播种密度、施肥量,提升作物生长质量,更实现了秋收与秋种的无缝衔接,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内完成了两项关键任务。”许刚表示,下一步合作社计划引进北斗导航智能播种机,进一步提升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为保障当地粮食生产稳定、提升种植效益提供更强支撑。
当前,各地正抢抓最后窗口期推进秋收扫尾与秋冬种工作,农机合作社持续发挥统筹协调与服务保障作用,在秸秆离田还田、土地深翻整理、小麦冬前管理等环节持续发力。同时,各地也在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智能农机专项补贴等政策,推动农机装备升级与技术推广,以机械化赋能农业生产全链条,为明年粮食丰产丰收筑牢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