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河南:农机补贴“贴”进农民心坎 |
2006-12-15 |
|
|
|
“国家实行的农机补贴政策帮俺圆了多年的农机梦。今年俺只花46330元就买回了一台价值58330元的崭新拖拉机,一下子省了1.2万元,这也让俺种地的劲头更足了。”12月2日中午,内黄县楚旺镇大南洞村村民李克祥一边在院子里擦拭着今年麦收前买的东方红70型拖拉机,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今年,河南像李克祥一样怀着高兴心情的还有4239名农民,他们和李克祥一起分享了4300万元的农机具购置补贴“大餐”。 农民需要 国家支持 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同时也是个劳务输出大省,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常年有余、季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加上河南地处中原,四季气候分明,地理状况、农业耕作方式比较适合机械化作业,具有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有利条件。但是,农业机械也像人类新陈代谢一样,每年都要有一定量的农机具被淘汰,需要更新换代。在目前主要依靠农民力量自办机械化的时期,河南农民迫切需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来发展壮大农机化产业。 从1998年开始,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项目对河南省大中型农机具进行更新换代,但这些项目资金规模有限,而且具有巨大购买潜力的民间资本也没有被吸收进来。从2004年开始,中央和省两级财政开始在河南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并且补贴金额规模逐年增多,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拉动引导社会效应,走出了一条以农民投资为主体的农机多元化投入机制。目前,河南省农机装备水平居全国前列,农用拖拉机和小麦收获机械总量稳居全国第一,农机总量占全国的1/9。 购机补贴 以人为本 由于受资金规模限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实施中出现了“补贴资金规模相对偏少与农民购机需求量相对较大”的矛盾,河南省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机发展特点采取几项措施:主要补贴大中型拖拉机、耕作机械、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5大类15个品种;总体补贴标准控制在30%以内,单机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优先考虑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补贴范围向24个产粮大县重点倾斜。 “为了体现公平、公开、透明原则,河南省农机局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出供机企业,并且公布农机补贴政策、机型和补贴标准等;在实施区域内有购机打算的农户持身份证、户口簿、乡村证明向农机部门提出申请,填写购机申报表;县级农机部门严格按照条件确定补贴对象后公示名单;农机部门和农户签订购机协议组织供货;农民根据差额交纳购机款后到指定销售点领取机械并进行建档喷字,最后供机企业到省财政厅统一报账支付。”省农机局计财处处长涂步东介绍我省农民对购机补贴政策实施的满意度时,显得非常高兴:“整个环节一环扣一环,农机部门不沾一分钱,整个过程由农民自己说了算,至今我们没有接到一个农民的投诉。” 购机补贴 “一补多效”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仅提高了河南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广大购机农民也直接受益。沁阳市太行办事处朱庄村村民赵金庭今年投资3.33万元(政府补贴1.3万元)购买了一台玉米收割机。“三秋”期间,他共在本地收获玉米720亩,到河北收获玉米310亩,获得作业收入5.5万元,纯利3.8万元。“一年就把购机钱挣了回来,要不是30%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给俺撑腰,当时俺说啥也不敢买这个‘挣钱机器’。”朱金庭的账算得很实在。 焦作市是河南省实施农机补贴比较好的地级市之一。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该市的小麦机收率接近100%,玉米机收率达80%,水稻机械化收获也开始起步。通过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该市初步实现了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等一条龙作业,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玉米秸秆禁烧难题,同时也推动了该市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目前,河南省机收面积居全国第一,机耕面积、机播面积居全国第二,有力地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稳定增收。 |
|
作者/出处: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阅读次数 [9200]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
|
|
|
 |
|
|
|
主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地址:长白镇安民路10号
邮编:134400
电话:0439--8825608
http://cb.jlnongji.c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