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制造业是规模效益特点显著的产业,但是我国长期未能按这一经济规律组织大批量集中生产,低水平重复制造严重,企业组织机构散乱,经营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总体上未能形成一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未能形成专业化协作较强的、配套能力较高的集群式企业.造成了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的局面.

一、我国农机制造业与国外生产企业的差距 
2005年,全国农机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平均产值是6900万元人民币,而德国2005年农机生产企业仅有204个(职工20人以上的企业),企业的平均产值为2.1亿元人民币,为我国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的3倍.我国规模以上的农机制造企业的总资产为691.3亿元人民币,远远低于迪尔公司(287.54亿欧元)和凯斯纽荷兰公司(180.8亿欧元). 我国处于第一方阵的前3家企业时风、中国一拖、福田雷沃重工,与世界前3家农机制造企业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集团对比,人均销售收入大约是后者的1/10,而人均利润率更低(见附表). 
附表: 2005年国内外主要农机企业经营指标对比 
企业名称 | 销售收入 | 销售利润 | 人均销售收入 | 人均利润 | 国外 | 迪尔 | 199.86亿美元 | 14.06亿美元 | 43.01万美元 | 3.03万美元 | 凯斯纽荷兰 | 121.79亿美元 | 1.25亿美元 | 47.39万美元 | 0.49万美元 | 爱科 | 53.73亿美元 | 1.58亿美元 | 37.54万美元 | 1.10万美元 | 国内 | 时风 | 90.55亿元 | 3.81亿元 | 33.40万元 | 1.41万元 | 中国一拖 | 60.79亿元 | 0.92亿元 | 18.95万元 | 0.25万元 | 福田雷沃重工 | 32.12亿元 | 0.93亿元 | 82.69万元 | 1.70万元 |

二、制约我国农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民购买力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水平很低,农户平均经营土地面积只有0.5hm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每个农业劳动者负担耕地达58.46 hm2,法国达到20.51 hm2,加拿大2001年农户平均经营规模高达273 hm2.由于经营规模小,使用工具落后,使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不足美国的1%.劳动生产率低,必然使农民的收入低,无力购买更多、更先进的农机,致使我国农机保有量低,我国平均每个农民拥有的农机原值仅为1500元,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每户农民拥有农机原值达1.5万美元.德国、法国达2000多美元,日本达1500美元.2002年,全世界每台拖拉机负担耕地面积为50 hm2,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为10-20 hm2,而我国到2004年才达到每100 hm2耕地拥有1台大中型拖拉机. (2)、企业效益低,自主创新能力差.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农机低价格政策,企业的利润更低,是机械装备行业中利润率最低的行业.特别是农机工业中最重要的行业拖拉机制造业,全行业常年一直亏损,直到2005年,由于大中型拖拉机销售量的大幅度增加,才扭亏为盈.农机制造业的企业几乎没有积累,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在绝大多数企业中难以进行. 我国农机制造业多年来主要采用技术引进、模仿创新的发展模式,重要产品和工艺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国外引进;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科研体制改革,大量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基础和共性技术缺失;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还未形成,产业技术创新主体缺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极度缺乏,形成了对国外技术严重的依赖性.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制约了我国农机工业的持续发展. (3)、宏观管理不到位,国有企业所有者责任缺位.目前国家对农机制造业缺少统筹兼顾的宏观调控,农机制造业尚没有像汽车制造业等一样的产业政策,对进入制造行业的企业,必要条件没有法规约束.当农机市场形势好时,很多企业跳进 "农门" 重复制造,争抢市场.当形势差时,跳出 "农门" ,造成市场环境的不规范,影响了行业的整体素质,也影响了行业技术水平的长期有效积累.在当前农机制造业大好形势下,由于进入农机工业的门槛太低,行业中散、乱、差的局面不仅没有得到制止,还有扩展之势. 国企所有者责任缺位.目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注重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责任,而不注重调动国家的整体资源对关键企业在关键时刻做出重大投资或重大撤资的战略决策责任.指望由高层管理者组成的企业董事会来完成也是很难的,因为他们不像真正的所有者那样,具有调动他们管理范围以外资源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