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农机大村吹响向现代农业进军号角 |
2007-4-13 |
|
|
|
3月末,离开犁还有些时日,可记者来到龙井市朝阳川镇勤劳村时,却听到拖拉机的突突声。村民告诉记者,春耕在即,休养了一冬的“铁牛”该“牵”出来检修检修了。勤劳村是延边州的农机大村,也是吉林省实现水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第一个村。在“铁牛”的帮助下,该村2006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2200元,全村GDP达到2732万元。望着眼前这个家家户户院落整洁、大街小巷硬化通畅的村庄,谁会想到2000年该村还戴着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2001年,衣风民在村民的拥戴下担任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这位土生土长的当家人深知勤劳村受穷的病根子:一是生产力水平低,传统的水田种植方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影响了产量;二是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村中劳动力不足,延误了农时,造成了粮食减产。只有实施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出的时间、劳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改变勤劳村贫困落后的面貌。 在州农机局局长何宝的帮助下,勤劳村很快找到了一条适合村情的农机化发展道路;走集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农机化发展道路,以村集体重点发展大中型和科技含量高的农机为主,以农民个体发展小型农机为辅。村集体农机以村集体资金投入为主,个体资金入股参与为辅,按入股数额进行利益分红,实行“民办、民管、民用”。 这种做法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管理和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到2006年12月,全村共购置旋耕灭茬机6台、插秧机12台、割晒机24台,联合收割机6台,大中小型拖拉机400多台,农机总动力达到3800千瓦。全村水田从整地到收割实现了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不仅实现了每公顷增效千余元,还富余出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劳务,增加收入。目前,该村有730人在外劳务,年创收1800多万元。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
|
|
|
 |
|
|
|
主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地址:长白镇安民路10号
邮编:134400
电话:0439--8825608
http://cb.jlnongji.cn |
|
|